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,按照其走行可分为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和乙状结肠,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性改变,消化系统的一些慢性炎症改变的存在,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癌变。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,其中结肠癌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。
目前关于各种癌症的发生发病机制都在研究之中,结肠癌的发生和长期炎症刺激、日常饮食习惯、行为习惯、遗传因素、外界理化因素刺激等都可能有关系,临床经验也表明,在少年时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,中年后大肠癌发生率比正常人要明显升高。
结肠炎有很多类型,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的癌变关系最为明显。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病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,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,病变多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,乙状结肠最容易受累。该病可能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、基因遗传和免疫失衡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。久治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,患者在10年-20年后发生结肠癌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此外,慢性结肠炎导致的肠息肉,也是大肠癌发生的潜在诱因。肠息肉有黏膜下垂型、炎型息肉型、腺瘤样息肉型,大肠癌变主要来自腺瘤样息肉型。所以炎症引起的腺瘤样肠息肉、多发性息肉都需要尽快使用肠镜去除,防止引起癌变。
预防大肠癌变一定要合理安排饮食,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果蔬、富含粗纤维的食物;少进食高脂肪、高蛋白的食物;预防大肠癌变,一定积极治疗现有的疾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、肠腺瘤、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;预防大肠癌变,一定要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,注意保持大便通畅。高危人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,及早发现,及早采取手术治疗。